枣庄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全民健身、竞技体育、产业融合多点开花
齐鲁网·闪电新闻6月23日讯 6月23日,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“枣庄市第十一届运动会”新闻发布会。枣庄市体育局局长林捷在发布会上介绍,最近四年来,枣庄市体育局紧紧围绕加快体育强市建设奋斗目标,主动作为、攻坚克难,推动全民健身、竞技体育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,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
在完善体育设施建设方面,四年来,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2000多万元支持建设了薛城区20公里全民健身骑行绿道和薛城区小沙河体育公园。为全市500余个社区、村居维修更换健身器材,全市11个公共体育场馆全部免费或低收费对社会开放,基本建成遍布城乡的“15分钟健身圈”。在丰富体育赛事活动方面,持续打造“枣运动 枣健康”全民健身品牌,顺利举办枣庄市第十一至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。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14000余场次,全市掀起全民健身新热潮。在科学健身指导方面,积极推进“1+2+N”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模式,各级体育社会组织结合重要时间节点,围绕各体育协会业务特点,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。
四年来,枣庄市体育局坚持“金牌战略”,持续优化运动项目布局,强化训练管理,积极备战奥运、全运、省运,为国家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。枣庄市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36个,其中参加杭州第19届亚运会获3金1银,参加成都第31届世界大会获2金1铜;在巴黎第33届奥运会上,枣庄市皮划艇运动员孙梦雅三次刷新奥运会女子500米双人划艇最好成绩,成功蝉联奥运冠军。
在产业融合发展上,枣庄市体育局深化“体育+”模式,扎实推动体旅、体卫、体教等融合发展,成立枣庄市体育医院。出台了《枣庄市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提振扩大体育消费若干措施》《关于促进演艺赛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》等系列政策性文件,引导全市围绕“好运山东”品牌和“四沿”赛事体系建设,统筹全市积极构建“沿大运河”赛事体系,着力落实国家“跟着赛事去旅游”“体育赛事进景区、进街区、进商圈”等活动,持续举办马拉松、冬泳节、龙舟赛等“沿大运河”IP赛事,引进中国足协甲级联赛、女足超级联赛等职业赛事,带动“赛事+旅游+消费”新模式发展,促进了体育产业快速发展,目前全市体育企业1116家,规上企业30家,其中,拥有3家高新技术企业、3家专精特新企业、2家瞪羚企业、1家单项冠军企业。截至2023年,人均体育消费支出2213.43元,体育消费总规模84.33亿元,在16市中分别排名第九,第十二名。